展览解读
NO.1 广场的空间秩序建构
任何重要事物的出现都将人的历史一分为二,
南昌市内人民广场的兴建也是如此。
人民广场建成初期为布局对称、空间尺度追求宏大、气氛宏伟,留有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并无太多绿化。为强化这一政治集会场所的功能与内容,1968年,原江西工学院(现南昌大学)会同本地区的九所设计单位,以十余万劳力在近三个月工期,完成了对人民广场的重新规划与建设,改建、新建了部分区域。从 7 月 1 日开工兴建最终到 11 月 1 日竣工,广场面积约达 5 万平方米。此次改造后,广场呈南北走向、东西对称,中心为四块方形绿化区,呈现出“田”字型面貌。1968年,广场西侧新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
1977年,为纪念八一起义五十周年,八一起义纪念塔于八月一日在人民广场动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顶采用军旗与“汉阳造”步枪结合的造型,庄严大方,富有民族风格。纪念塔的兴建是保持广场作为政治集会中心的原有规划上的丰富与完整。并具有“鲜明突出的独立形象与政治含义。” 同时人民广场因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的修建更名为“八一广场”。这一空间的“八一精神”的主题性与纪念性也得以正式确立。
“八一起义纪念塔”设计组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研究设计方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八一起义纪念塔”工程指挥部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正在工地研究施工方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八一起义纪念塔(水粉)效果图
沃祖全、陈星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2001年,在中共南昌市委和市政府的主持下,八一广场实施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使之成为突现八一南昌起义中心主题的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和休闲性多项功能的大型现代化城市广场。在此次改造中,八一起义纪念塔加高8.1米,并向西平移6米,规划有八一金水河、八一音乐喷泉、八一军史浮雕、八一升旗台、八一题词、八一军史石刻大事记、八一水幕电影。并将广场四周原有工人文化宫拆迁、原省博物馆拆迁与财富广场、万达等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这一大规模的改造,使得八一广场空间成为为市民提供休闲、纪念、文化等系列功能活动的空间,加上万达广场、财富广场、百货大楼、江西省展览中心四大卖场的集聚,此时的八一广场已从单一的纪念性广场,向兼具文化休闲、商业等多功能的公共空间转变。
改造后的金水桥效果图
2004年
八一军史浮雕效果图
2004年
2017年,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之际,八一广场迎来了距今为止最近的一次改造,也正是在此次改造中,八一广场周边的地标建筑群经历了一场“退商还文”的洗礼,外立面、景观、照明的大改造,围绕“纪念广场、城市客厅”这一定位进行了整体性的提升。
南昌八一广场
2018年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昌市最重要的市民公共空间,无论是当初的城市中心——人民广场,还是现在的红色圣地——八一广场,它的诞生是南昌城迈向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
在八一广场周边林立的城市公共建筑就形成了广场空间结构的立体化序列组织。新中国成立之初,带着“恢复与重建”的使命。如何在城市的中心主干道规划一批既能传递国家建造者的政治理念又代表民族文化的城市公共建筑,这一动机不仅仅促发了“长安街”的演变与“北京建国十大建筑”的诞生,也为八一大道两旁的地标性建筑物的由来定下了基调。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
1979年
正如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成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先出现在八一大道上的公共性建筑是体现国家意志、象征民族精神、纪念祭奠革命烈士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兴建于1952年。这类公共建筑传递着广大民众对于革命先烈的纪念与追思,凝聚着民族认同。翌年江西省博物馆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始筹建,这类建筑隐喻着城市的安定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同期北京的友谊医院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建成。1954年,工人文化宫与中苏友好馆始建,这类建筑同北京工人体育馆与北京展览馆(中苏友谊大厦)目标一致,宣示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同时表达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政治立场。1956年,江西饭店与江西艺术剧院建成,巧合的是北京自1953年始先后建成首都剧场、友谊宾馆。1958年南昌百货大楼与南昌服务大楼落成。与北京王府井百货建成时间仅隔三年。这类服务人民群众文娱生活的文体场馆、商场表现出我国民族复兴事业的信心。1968年,现江西省美术馆大楼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落成,对标全国范围内的此类建筑类型,这些建筑工程从技术标准和建造速度上来说都表达着民族图强奋进的斗志与士气。此后的1974年,新华书店在百货大楼对面始建,八一大道再添一文化地标建筑。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1979年
工人文化宫
1979年
江西省博物馆
1979年
百货大楼
1979年
江西革命博物馆(现江西省美术馆)
1979年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城市迅速成为商业资本的竞技场,紧接着2002年,南昌市政府与财富广场、万达等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拆除主席台,工人文化宫拆迁、原省博物馆拆迁,自此,八一广场空间树立起两座大的商业综合体,与原有的百货大楼、丽华购物商场(原南昌服务大楼)一道形成南昌市民的购物天堂,从此消费主义浪潮成为八一广场的重要旋律之一。
随着2014年《江西省展览馆应该“退商还文”——兼及八一广场周边文化风貌维护与修复问题》提案(江西省政协全会上王东林委员与孙家骅委员联名的大会发言)的问世,而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纪念性城市客厅——八一广场。
城市地标既是城市空间导向、视觉标识的重要景观,也是携带文化象征意义的符号文本。从这些诞生于八一大道两侧的地标建筑的变迁与转型中不难看出城市地标建筑的修建与功能的更迭同城市形象的外在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时光流逝,但储藏记忆的空间却是永恒的。“八一广场”这一空间作为南昌城内稳定的社会角色,代表着南昌的城市形象与气质,又是一个巨大的记忆系统,存续着几代人的记忆。人们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这些记忆进行思考和描述,不论是身在其中的怀古还是旁观的凝视与怅惘。
不同时期人民在广场的合影
年历
1979年
国营南昌卷烟厂烟盒纸
这些人与环境在不断交涉中的不同体验最终将遗存为浸透记忆的图像与文字,建构起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所重叠的被悬置和被物化的当下。
正如我们将在展厅内所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印有“八一广场”空间代表符号的形象,有八一起义纪念塔、有原江西省展览馆大楼外观、有百货大楼外立面等,还有不同时期人们与广场的合影。自广场诞生以来,这一空间的图像就广泛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共同构建了城市的空间意向。
《南昌》笔记本
南昌电池商标
南昌地区汽车运输团职工食堂菜票贰分
......
观展还有精美展览手册等你来领!
人民的记忆——
展览顾问: 陈东有 黎传绪 艾美昌 王善英
总策划|学术主持: 雷子人
展览总监: 雷晨
执行策展: 徐娣
展览统筹: 何开沅
展务管理: 周宇梁
文献支持: 陈鹏 朱恒
空间|视觉设计: 汪文斌 赵如欣 杨振昂
展览执行: 李爱国 刘自川 范进华 蔡路 王保国 毛海清
藏品管理: 赵新华 屈青
公共教育: 涂雪菲 程艳平
宣传推广: 吴平 谢侃如
文创开发: 唐波 王郸 王祯燕
展务支持: 任斌 蔡葵 陈琳
会务支持: 彭晶 郑微然 张勇
展览保障: 李永国 夏宏 符国强 李昊 喻海华
网络支持: 陈建泉 黄哲舟
藏品支持: 江永宝 黄明延家属 鲁 兵 余延芳 郑建平 平德威 徐林义 刘熹奇 易 武 邓竞耕 周 曙 裴强健 刘大莉 余 华 余正刚 胡远方
鸣 谢: (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蔡 超 昌莲玉 陈桂香 陈慧荪 陈松茂 方国兴 高 原 胡 伟 华景威 黄庆平 黄 勇 李振球 刘称奇 刘熹奇 鲁 兵 平德威 漆德琰 丘 玮 施 舸 苏 米 唐亮祥 唐锐鹤 唐 文 万纪元 王兆荣 吴吉仁 吴世华 吴 旭 吴 颖 谢 峰 谢 江 熊刚如 徐林义 徐英培 易 武 于 洋 余延芳 余正连 袁格林 张春艳 章仁缘 钟文斌 周南英 邹良材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井冈山博物馆 江西省档案馆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 景德镇市寰宝陶瓷材料有限公司 南昌八零油画学社 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 南昌画院(南昌市美术馆) 新余市博物馆 宜春美术馆
开放时间:9:00-17:00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详细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八一大道266号(八一广场西侧)
乘坐地铁1、2号线至八—广场站(5号口出站),出站后由中山路往
八—大道方向步行,至八—大道后右转(向南)行200米即到本馆